前海创投孵化器董事长汤大杰: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应注重城市合作分工

熟悉创投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硅谷的诞生,创投就是助产士。创投帮助科研项目在硅谷落地,也成为了一种惯例。同样,在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形成这一种惯例。资本跟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金融已经成为一个热词。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6800万常住人口,拥有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聚集了超过8000家创投机构,已经成为全国创新创业和创投最活跃的地区。从前几年的VR技术、大数据、新能源开始,到近几年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云计算,虽然投资热度有所降温,但高新科技产业一直是湾区创投圈的宠儿。连风投机构在国内也更多地被称为创投机构,创新投资的“新”,跟高新科技的“新”,是如此的吻合。

近日,前海创投孵化器董事长汤大杰博士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分享了本土创投机构的投资特点,分析了如今大湾区创投圈的现状。

大湾区创投圈特点:低调、专注细分行业

同样聚焦于高新科技产业的投资机构还有很多,其中勤智资本也是其中之一。勤智资本重点关注生物医药领域,曾经投资中山的康方生物。康方生物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如今已成长为中山的“明星企业”。

汤博士认为,天使资金不足是我国投资市场的通病。如今国内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量超8.6万亿元,占到GDP的比例超过10%,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但是,早期的项目没有太多的资本在关注,不管是从数量、规模来说四分之三左右的资金仍然停留在后期,集中于成熟期,这类机构掌握着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资本。

汤博士说:“做天使投资是个辛苦活,而且风险大,需要投资人有很纯熟的风险控制能力,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当前,早期项目募资难,天使资金严重不足。而且,我国天使投资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超过630万元人民币,远高于美国的34万美元,天使投资大有VC、PE化的趋势,使得真正的早期项目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天使投资的支持。

但是,就大湾区而言,汤博士告诉记者,深圳的很多本土投资机构是热衷于扶持早期项目的,比如深创投,也包括勤智资本。很多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都在创始阶段获得了本土投资机构的天使轮投资,比如华大基因、柔宇科技、大疆等。

汤博士笑言:“做早期项目的投资,更多的是服务,回报周期比较长。有句话叫闷声发大财,深圳本土的投资机构做事比较低调,很少会做各种宣扬,所以才会有这种误解。”

汤博士分析说,本土的创投圈有自己的特点,以深圳为例,其实现在做天使投资的人很多,而且跟北京、上海的情况也不太一样。因为高科技企业发展之后,很多做产业的企业家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开始转身做投资,他们的特点就是专注于投资某个细分行业里面的企业,做产业的扶持,这是真正的天使投资。“我认为,深圳产生的一大批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背景投资人,进行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在国内是有一定的先进性。比如从比亚迪、华为、腾讯等企业出来的投资人,他们对产业的理解非常到位,对产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汤博士说,“这些投资人以做产业的心态来做投资,他们很低调,很少去参加各种行业论坛,也是典型的闷声发大财。”

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应注重城市间合作分工

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城市间的合作分工,发挥要素集聚和空间集中效应,提升湾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汤博士强调:“如今城市之间会有各自的特点和分工,这些分工不是人为的,它已经自然形成了一部分,还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去引导。”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对手是世界三大湾区,是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所以一定是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竞争。香港是湾区里国际化程度是最好的城市,它有全球最好的几所高校,聚集了大量的科技研发人才。广州也有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但研究人员的国际化背景和视野比不上香港。很多国际化人才都喜欢住在香港,让子女在香港受教育。

广州、深圳有很好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环境,有做基础研究的人才储备,而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周边城市有配套完善的制造业基础,所以可以形成分工明确、有梯次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布局。

政府引导基金为高科技产业助力

如果说创投是硅谷的助产士,那么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高科技产业的助产士还必须加一个——“政府引导基金”。汤大杰博士向记者介绍,从2014年开始,政府引导基金拔地而起,2014年~2017年政府引导基金到位资金量将近3万亿元,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呈现着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主的业态成长方式。

如今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已成为大湾区各地政府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